钢铁:液压胀形轧辊性能的静载实验研究
2023-03-17【作 者】刘助柏;李本利;刘国晖;李蕴权;李忠立
【前 言】
现代板带生产中,板形和横向厚差是两项重要的质量指标。为提高这两项指标即控制带材平直度和控制带材整个宽度上厚度均匀性,关键在于必须补偿轧制时产生的轧辊挠度[1]。通常,借助于辊身的原始凸度法和弯辊系统来补偿轧辊挠度,但是这些方法的控制效果是极为有限的,而且对现有二辊及四辊轧机改造困难,维护费用高。
液压胀形轧辊系统即VC轧辊系统是80年代初日本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轧辊系统,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工业生产,在控制辊型和板形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生产的冷轧带钢,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控制手段,研制、开发液压胀形轧辊系统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压力加工研究所与西安重型机器厂合作,研究、确定将现有四辊轧机的支承辊(或二辊轧机的工作辊)改造成液压胀形轧辊的方案,并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实验用液压胀形轧辊系统,探索液压胀形轧辊胀形变形规律,为进一步完成工艺性实验直至最终实现工业轧机的改造奠定基础。
【结 论】
5. 1液压胀形轧辊结构设计合理,方案切实可行。高压旋转联轴密封性能良好,可承受50 MPa的高压而不渗漏,其长时间的寿命试验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5. 2液压胀形轧辊的胀形凸度随内压力的变化沿轴向分布曲线类似于余弦曲线。胀形凸度的最大值。Rme:与内压力值成正比。
5. 3在辊套壁厚恒定的情况下,其胀形凸度值随内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内压力恒定的情况下,辊套的胀形凸度值随其壁厚的减小而增大。在满足一定的辊套与心轴过盈配合长度的条件下,过盈配合长度的增加与减小几乎不影响胀形凸度值的分布。
5. 4本实验为胀形凸度的空间解析解提供了实验依据,而所得解析解为实现液压胀形轧辊系统的闭环控制、建立板形控制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5. 5液压胀形轧辊易于加工、装配,将现有二辊轧机的工作辊或四辊轧机的支承辊改造成液压胀形轧辊,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现有轧机的改造。
以下是正文: